《狐狸和乌鸦》教学反思
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,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,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,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《狐狸和乌鸦》教学反思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《狐狸和乌鸦》教学反思1教师在引导学生领悟课文道理时,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:有的孩子会认为狐狸很聪明,要向狐狸学习。我们不能否认,课文中的狐狸是聪明的,但是这种回答明显偏离了文章的价值取向,有的教师不但不能适时进行正确的引导,甚至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孩子的回答:“哦,这位小朋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。”实在不值得提倡。那么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呢?是否可以联系上下文来解决这个问题,让孩子读文,明确乌鸦的肉是给谁吃的?如果小乌鸦吃不到肉会怎样?从而激起孩子对小乌鸦的同情怜爱,对狐狸这种不道德做法的激愤。
由一则小练笔想到的……
前不久,笔者听了一节公开课《狐狸和乌鸦》。整堂课中,授课教师通过读、议、演等多种的形式,让学生一直处于对狐狸的谴责,乃至憎恨的氛围之中,尤其是课尾处设计的小练笔,用其他老师的话说简直是“点睛之笔”,而笔者却有不同的思考与感受。
教者在课尾处创设了狐狸与乌鸦再次相遇的情境,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,描述出他们再次相遇时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。教者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,但学生的回答却让笔者的心为之一颤,直至有一种隐隐的痛。学生给狐狸设计了这几种下场: ……此处隐藏12748个字……礼貌的样子,向乌鸦问候,“眼珠骨碌一转”,“笑着说”;继而亲热的问候它的孩子,最后吹捧它的羽毛漂亮、嗓子动听;并竭力怂恿它“唱几句”。而乌鸦在狐狸接二连三的花言巧语攻击下,从 “瞥一眼、看一眼、不作声”到“得意极了”的动作变化中,学生可以较顺利地理解乌鸦地想法及心理变化。从中学生感悟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爱听好话的弱点。随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(自由读、指名读、小组比赛读、全班齐读)去感悟文中的含义所在。再让学生跟着媒体画面试着复述课文,最后进行演一演。通过朗读、想象、体会、感悟,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寓意。
本课是属于第二单元中(读课文识字),通过一篇寓言故事来铺路,让学生进行识字和了解故事的道理。因此识字教学依然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,但必须以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为本。随着识字时间的增长,学多了各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如:集中识字,分散识字各种游戏巩固等。在本课的识字教学过程安排上,我们首先让生字随着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而出现,主要是在学生初读课文,在用一些问题树立课文大致内容的过程中出现。在学生回答中随即出示生字:洞,骨碌,溜、烟,然后在联系朗读说的话时学习:差、嗓、享,因为有语言环境做依托,学生会感觉学习生字比较有趣、生动。
课文要求能续编课文,这是一个很好的能体现学生学习、理解程度的方式,更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兴趣、发展和丰富学生语言的好机会。在说话的训练中,我设计了两个练习。一是 “你有什么话对乌鸦说?” 二是想象:过了几天,乌鸦又找到一片肉,这时狐狸又来了——前一个说话练习为后一个练习作了铺垫。学生把自己理解的寓意运用在对前一问题的回答中了,因此,在展开想象续编课文的说话环节中,学生就不会毫无方向,这样有铺垫的练习能有效帮助学生思考、组织和表达。